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  央行宣布要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。一时间,市场人心波动,担心央行用广义信贷取代贷款规模,银行的资金面宽松不再,累及债市;又担心银监会将以此要求银行补足资本金和拨备,不但资产扩张受阻,而且资产的风险收益率被抬高,进一步加剧资产荒。

  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。银行是中国金融业永远的主角。这么多年来,银行不断创造会计科目新名词,堪称最活跃的会计科目“创新者”。不管监管口径如何调整,我相信,银行业还能创造出新名词来容纳表外资产,比如委外投资,再如形形色色通过各类非银行机构的合作产品,不管叫什么名字,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真身:影子银行,也即实际由银行提供资金、资产对接,却不放在贷款科目内的业务。

  按风险的本质来监管,把表外资产纳入表内——几年前监管部门就针对影子银行提出了这样的原则。不过现在看来,这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最新几年的银行监管则显得被动得多,不过无所作为并不代表监管没有看到这其中的风险。虽然人员进进出出,但监管水平不至于发生质的下降,谁比谁傻多少?知道其中的风险却不能找到真正控制风险的办法,不如装睡,把问题留给未来。在这个时候,无论如何提示风险,也叫不醒装睡的人。

  目前银行的资本金已经存在缺口,正在愈演愈烈的破产重组潮也将开始吞噬银行有限的拨备。银行新增贷款的动力正在急剧收缩。影子银行的存在,除了利益的驱动,于公于私,也有不得已之处。那就是中国本质上,还是一个依赖间接融资的国家,保增长的首要压力之下,银行岂能釜底抽薪?

  用银行理财支持经济发展,貌似直接融资,实质还是银行背靠国家信用隐性担保的间接融资。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居民,提供的是固定收益的资金,其代价与银行存款类似,但之所以能取得相对银行存款高的收益,是因为这块资产在银行表外,银行无须提取风险资本和拨备。银行理财实际和银行存款一样依靠资金池模式维系,真正的风险是银行的流动性风险。

  而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一旦爆出,央行一定会插手,保机构平安,但个人会被问责。因此银行管理层也会千方百计防止流动性风险爆发。现在银行足够大,手段足够多,爆发风险的可能性也在降低;漫长而接近暗箱操作的业务链条,也为一些金融机构内部人暗箱操作、上下其手创造了太多的机会。所以可以理解,为什么破产重整案一定要等到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坏账后,才能走到暴露的临界点。

  经济面临萧条的威胁,直接融资机制仍难健全,此时央行不至于下狠手一刀切,但收敛的信号已经发出。未来两三年,金融危机终将惊醒所有人。

    来源于财新周刊》 2016年第42期 出版日期 2016年10月31日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凌华薇

凌华薇

26篇文章 3年前更新

财新传媒主编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