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宝万之争”起伏跌宕一年多,在监管部门和政府干预下,最终逆转。这个结果,算不算权力战胜了资本?然而,此案并不能这样简单下结论。
宝能希望在上市公司行使积极的股东主义,本是好事。中国太多的上市公司对投资者不负责任,确实需要掀起上市公司治理之战,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来约束内部控制人,来真正提升公司价值。然而中国至今还没有出现真正的Buyout Fund这类秃鹫基金,盘旋在资本市场上空,找准存在漏洞和改造价值的公司下...
债市离普通投资者比较遥远。但金融市场中,固定收益才是真正的主流社会。
电影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里,穷小子盖茨比转眼变成新富的发迹,就来自上个世纪30年代疯狂的美国债市。
多年前,一位做过海外交易员的前银行家说,国外大行的交易员是俱乐部性质,得抽雪茄、喝红酒,否则进不了圈子,做不了交易。那个时候,次贷危机还没有爆发,金融业的形象还没有一落千丈。
中国的现实,很像从了不起的盖茨比到2009年...
虽然被证监会主席斥之以“土豪、妖精、害人精”,但“妖精”的资金动员能力、项目之激动人心,手法之酣畅淋漓,也引来金融从业者的不少艳羡。
和之前传统金融业者对互联网金融的“羡慕”差不多:这是一种对“自由”的向往。
然而,金融业注定是带着镣铐的舞蹈。由于管着别人的钱,金融业需要接受监管,其严格程度取决于管理资金的性质,越是来自大众的资金,越是需要严格的监管。
老一代经济学家厉以宁最近在...
星火燎原,银行资管已经成了社会各个层面加杠杆的弹药库。
一方面银行业贷款投放面临资产荒,一方面银行资管无所不能。
银行资管作为受托业务,是银行业的表外资产,规模有多大?央行报告认为截至2015年末有82万亿元;按照证监会副主席李超的估计,扣去各类通道重复计算的部分,有60多万亿元,这相当于同期银行业贷款余额的六成。
这些资金的投向本应都纳入银行表内作为贷款发放,本应按照巴塞尔协议制定的银...
央行宣布要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。一时间,市场人心波动,担心央行用广义信贷取代贷款规模,银行的资金面宽松不再,累及债市;又担心银监会将以此要求银行补足资本金和拨备,不但资产扩张受阻,而且资产的风险收益率被抬高,进一步加剧资产荒。
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。银行是中国金融业永远的主角。这么多年来,银行不断创造会计科目新名词,堪称最活跃的会计科目“创新者”。不管监管口径如何调整,我相信,银行业...
从1998年开始,中国央行实际动用2万亿元货币超发,对冲了银行业化解不良资产的窟窿。幸运的是,这场花钱买机制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功。我们消化了不良资产,完成了银行业的第一次资本化与商业化改革,充实了资本金和拨备,没有带来恶性通货膨胀,还迎来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(2004年-2014年)。
18年后,中国银行业又面临新一轮大规模的消化不良资产。有了上一次债转股和破产的技术经验,有了2007年实行的《破产法》,...
凌华薇财新传媒主编